作者:跨国组织架构

对于在德运营的中资企业子公司,bAV(企业年金)不仅是符合法规的人力资源福利工具,更是在当地人才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设计bAV方案,德国子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工资税与社保缴费结构,降低用工成本,还能有效提升雇主品牌形象,增强员工归属感与稳定性。

在制定方案时,德国子公司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所在行业的惯例、以及员工构成(本地雇员与外派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并优先选择稳健、透明、服务响应迅速的保险或基金提供方。为了提高参与率与认可度,建议将bAV的介绍与政策解读纳入入职培训及年度福利沟通中,并在必要时借助具有中德跨境经验的专业顾问,确保方案既符合法规,又兼顾企业效益与员工关怀。

在德国工作的员工通过雇主提供的bAV计划,通常可获得高于个人储蓄的整体收益,并在税务及社保缴费方面获益。但不同产品在费用、回报及灵活性上差异显著,员工在签约前应明确缴费比例、雇主补贴、投资策略与领取方式等关键条款,并在有需要时咨询专业意见,以确保方案契合个人职业规划与生活安排。

01. 什么是企业年金?

  • 企业年金是德国养老体系的第二或第三支柱(取决于分类方法),由雇主为员工提供,用于补充国家法定养老金。
  • 员工自2002年起有法定权利通过工资转换(Entgeltumwandlung)把一部分毛工资直接投入企业年金计划。
  • 法律依据主要是企业年金法》(BetrAVG)《所得税法》第3条第63款(§3 Nr.63 EStG)

02. 税收与社保优惠(2025年数值)

(参照 § 3 Nr. 63 EStG 和 Haufe、TK 数据)

  • 税收免征额度:每年工资的8% × 养老金缴费基数上限(BBG West),2025年为7,728€/年(644€/月)免税。
  • 社保免征额度:其中一半,即4%BBG West,2025年为3,864€/年(322€/月)免缴养老、医疗等社保费。
  • 超出额度部分:需正常缴纳税和社保。
  • 低收入员工补贴(§100 EStG)
    • 月毛收入≤2,575€的员工,雇主额外缴纳bAV 时可获30%补贴(每年最高288€),补贴直接冲减雇主应缴工资税。

03. 雇主补贴(15% 规则)

  • 2019年起,新签合同必须由雇主补贴至少15%(如果工资转换为bAV使雇主节省了社保费)。
  • 2022年起,这一规定扩展到所有现有合同。
  • 实际操作中,很多雇主无论是否节省社保费,都会直接给足15%。

04. 权益保障与归属期(Unverfallbarkeit)

  • 自2018年1月1日起,员工在年满21岁且加入计划满3年后,即使离职也可保留已获得的bAV权益(以前是5年)。
  • bAV资产通常不可随意提取,只能在退休或特定情况下领取。

05. 退休时的税务与医保扣款

  • bAV在缴费阶段享受税收递延优惠,但在领取阶段需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按当时税率)。
  • 如果是法定医疗保险退休人员(KVdR),2025年每月有187.25€医保缴费免征额,超过部分需缴纳医保与长期护理保险费。

06. 企业年金要点总结

优点

  • 节税、省社保费,雇主补贴额外增加收益。
  • 有法律保障,退休收入更稳健。
  • 对雇主来说是招聘与留人的有效工具。

缺点

  • 资金流动性低,退休前基本不能动用。
  • 退休时按全额征税,且可能需缴医保费。
  • 产品费用与收益差异大,需谨慎选择提供方。

简化计算示例

假设:

  • 月毛工资:3,500€
  • 每月转换:300€
  • 雇主补贴:15% = 45€
  • 税率:35%,社保费率:20%

不做bAV:

300€毛工资 → 到手约171€(扣税+社保后)

做bAV:

  • 300€全额进入bAV(免税免部分社保)+ 45€雇主补贴
  • 实际到手减少约171€,但bAV中增加345€,相当于用171€换来345€的储蓄。

汉腾服务

汉腾咨询在中资企业欧洲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长期为中资企业搭建并优化欧洲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于出海欧洲、尤其是计划在当地组建团队的中国企业,企业年金(bAV)及相关人事制度应在初期规划阶段就纳入考虑,以确保合规与竞争力。

汉腾咨询可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人事管理方案,协助企业结合行业特点与自身需求,建立健全的薪酬福利与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可代管人事日常事务,将员工休假、薪资核算、社保申报等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如您有相关需求,欢迎联系汉腾咨询的欧洲人事专家,为您的企业打造高效、合规、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体系。

版权声明: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用于一般参考目的,不应被视为法律或专业建议。尽管我们力求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建议读者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法律顾问或相关专家,以确保遵循当地法律和法规要求。作者及本文发布方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责任。
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需授权请联系我们文字及图片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及私信,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